月桂酸
熔點(diǎn) |
44-46 °C(lit.) |
沸點(diǎn) |
225 °C100 mm Hg(lit.) |
密度 |
0.883 g/mL at 25 °C(lit.) |
蒸氣壓 |
1 mm Hg ( 121 °C) |
FEMA | 2614 |
折射率 | 1.4304 |
閃點(diǎn) | >230 °F |
化學(xué)性質(zhì) | 無色針狀晶體。 溶于甲醇,微溶于丙酮和石油醚。 |
用途 | 用于醇酸樹脂及潤濕劑、洗滌劑、殺蟲劑的制備 |
用途 | 我國規(guī)定可用于蔬、果脫皮,最大使用量為3.0g/kg。 |
用途 | 消泡劑;GB 2760-86規(guī)定為允許使用的香料;配制其他食用級(jí)添加劑的組分。 |
用途 | 十二酸在表面活性劑工業(yè)中的應(yīng)用最廣泛,按照表面活性劑的分類、有陽離子型、陰離子型、非離子型和兩性型。十二酸系表面活性劑品種見本條目附表。十二酸、十二醇衍生物的一些表面活性劑也是消毒殺菌劑、例如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(潔爾滅)、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溴化銨(新潔爾滅)、十二烷基二甲基(2-苯氧乙基)溴化銨(度米芬)。這類衍生物中的十二烷基二甲基銨-2,4,5-三氯苯酚鹽,可用作柑桔保鮮劑。十二酸在塑料助劑、食品添加劑、香料工業(yè)、制藥工業(yè)方面都有諸多應(yīng)用。 |
生產(chǎn)方法 | 工業(yè)生產(chǎn)方法可歸納為兩類:一是從天然植物油脂經(jīng)過皂化或高溫高壓下分解得到;二是從合成脂肪酸中分離。日本主要以椰子油和棕櫚核仁油為原料制取月桂酸。用來制取十二酸的天然植物油有:椰子油、山蒼子核仁油、棕櫚核仁油及山胡椒仁油等。其他植物中,如棕仁油、擦樹籽油、樟樹籽油等亦可服務(wù)業(yè)制取十二酸。提取十二酸所余的C12餾分,含有大量十二烯酸,可在常壓加氫,不需催化劑,能以86%以上的轉(zhuǎn)化率轉(zhuǎn)烴為十二酸。 |
生產(chǎn)方法 | 從椰子油和其他植物油水解后分離精制而得。 |
生產(chǎn)方法 | 以甘油酯形式天然存在于椰子油、山蒼子核仁油、棕櫚核仁油及胡椒仁油等中。工業(yè)上可由天然油脂水解而得。將椰子油、水和催化劑加入高壓釜中,在250℃、約5MPa壓力下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,其中含十二烷酸達(dá)45%~80%,經(jīng)蒸餾得十二烷酸。 |